
在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始终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当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其中,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胃癌等实体瘤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在中国,癌症形势同样严峻。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457万,因癌症死亡人数约300万。实体瘤患者基数庞大,且传统治疗手段在面对晚期或难治性实体瘤时,往往疗效有限,患者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案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成为了癌症研究领域的两大热点方向,为攻克实体瘤带来了新的曙光。肿瘤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能够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的出现,开启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时代,在多种实体瘤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改变了肿瘤治疗的格局。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单一使用PD-1/L1抑制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部分患者对治疗无响应(原发性耐药),还有部分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疾病进展(获得性耐药)。与此同时,抗血管生成治疗也在肿瘤治疗中崭露头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抑制VEGF信号通路可以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限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但单独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其疗效也存在瓶颈。
在此背景下,将肿瘤免疫治疗与抗血管生成治疗相结合的双靶点治疗策略应运而生,成为了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焦点。双特异性抗体作为一种能够同时结合两个不同靶点的新型生物治疗药物,为实现这一联合治疗策略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它能够在同一分子中整合两种不同的治疗机制,理论上可以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克服单一靶点治疗的局限性,为实体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SCTB14注射液,正是这样一款具有创新性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CTB14的研发理念源于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和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深入研究。肿瘤细胞能够通过上调PD-L1的表达,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性,从而实现免疫逃逸。而肿瘤血管生成则为肿瘤细胞提供了必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传统的单靶点治疗药物只能针对其中一个环节发挥作用,难以全面有效地遏制肿瘤的进展。SCTB14 创新性地将PD-1和VEGF两个靶点整合在一个抗体分子中,旨在同时阻断肿瘤免疫逃逸和肿瘤血管生成这两条关键通路,产生协同抗肿瘤效应。这种独特的设计理念,在国内外均具有创新性,有望为实体瘤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01



SCTB14的作用机制犹如一把“双刃剑”,从免疫激活和抗血管生成两个维度对肿瘤细胞发起攻击。
在免疫激活方面,SCTB14能够特异性地结合T细胞表面的PD-1受体,阻断PD-1与PD-L1的相互作用。这一阻断作用使得T细胞能够重新恢复活性,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当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时,会向T细胞传递抑制性信号,导致T细胞的增殖、细胞因子分泌以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受到抑制。SCTB14通过与PD-1的高亲和力结合,竞争性地阻断了PD-L1与PD-1的结合,从而解除了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重新激活了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在抗血管生成方面,SCTB14可以与VEGF结合,抑VEGF与其受体(VEGFR)的结合,进而阻断VEGF信号通路。VEGF是一种强效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当VEGF与其受体结合后,会激活一系列下游信号通路,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最终导致肿瘤血管生成。SCTB14通过与VEGF结合,阻止了VEGF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抑制了肿瘤血管生成,切断了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和氧气输送,从而限制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更为重要的是,SCTB14的双重作用机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协同、相辅相成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可以改善肿瘤微环境,使肿瘤组织内的血管结构趋于正常化,降低肿瘤组织的间质压力,增加免疫细胞向肿瘤组织的浸润。同时,免疫激活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免疫监视,进一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这种协同作用有望克服单一靶点治疗的局限性,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02




在肿瘤治疗药物市场中,双特异性抗体类药物逐渐崭露头角。与其他同类双特异性抗体相比,SCTB14具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
首先,在靶点选择上,PD-1和VEGF这两个靶点的组合具有高度的合理性和协同性。部分同类双抗可能选择其他靶点组合,但PD-1和VEGF分别在肿瘤免疫逃逸和肿瘤血管生成中占据关键地位,二者的联合能够更全面地针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环节。一些研究表明,单独使用PD-1抑制剂或VEGF抑制剂时,患者的缓解率和生存期提升有限,而将二者联合使用,无论是通过分别使用两种单靶点药物还是采用双特异性抗体的形式,都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例如,在一些临床研究中,PD-1抑制剂联合VEGF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得到了明显延长。SCTB14通过将这两个靶点整合在一个分子中,有望实现更高效的协同作用。
其次,在分子设计方面,神州细胞的科研团队经过精心优化,使SCTB14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其抗体结构的设计确保了对PD-1和VEGF两个靶点均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能够有效地阻断两个靶点的信号通路。同时,通过对Fc段进行修饰,调节了抗体的效应功能,在增强抗肿瘤活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相比之下,部分同类双抗可能在分子结构的优化上存在不足,导致亲和力不够高、特异性不强或者不良反应较大等问题。
再者,SCTB14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了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在多种肿瘤动物模型中,SCTB14表现出了比单靶点药物和部分同类双抗更强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动物的生存期。而且,在安全性方面,SCTB14的不良反应谱相对较窄,耐受性良好。这些临床前研究结果为其在临床试验中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其在同类药物中脱颖而出,具有更强的临床应用潜力。

招募报名

03




截至目前,SCTB14-X101的具体临床试验结果相关数据尚未完全公开披露。
不过,根据一些相关信息可以了解到,SCTB14是神州细胞自主研发的双特异性抗体(PD-1+VEGF)。在一项类似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依沃西单抗的临床试验中,其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对比安慰剂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依沃西单抗联合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也更高。该试验总共入组了32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89个月,依沃西单抗 + 培美曲塞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06个月,化疗组为4.80个月,依沃西单抗+培美曲塞组客观缓解率为50.6%,安慰剂+化疗组为35.4%。
而对于SCTB14,其正在开展泛瘤种的I/II期临床研究,以及针对NSCLC的II/III期临床研究,但具体数据如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等尚未公布。

招募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