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健康的首要威胁,在癌症领域占据着令人瞩目的位置。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最新数据,全球范围内,乳腺癌每年新增病例数持续攀升,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仅在2020年,就有超过230万新增病例,这一数字触目惊心,凸显了乳腺癌对女性群体的严重影响。而在国内,乳腺癌的发病形势同样严峻,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表明,每年国内新发乳腺癌病例高达约30万,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逐渐呈现年轻化态势。
在众多乳腺癌亚型中,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最为常见,约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2/3。这类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密切相关,雌激素与肿瘤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后,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和迁移。长期以来,内分泌治疗一直是ER+乳腺癌的主要治疗策略,旨在通过抑制雌激素的合成或阻断雌激素受体的活性,切断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然而,随着治疗的推进,耐药问题逐渐成为阻碍治疗效果的关键难题。尤其是在晚期ER+/HER2-乳腺癌患者中,耐药问题更为突出。大量临床研究显示,约40%的患者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后会出现耐药现象,其中ER编码基因(ESR1)突变是导致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一旦出现耐药,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显著增加,治疗选择变得极为有限,预后也往往不佳,这使得晚期ER+/HER2-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陷入了困境。因此,开发能够克服耐药、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当务之急,这不仅是临床实践的迫切需求,也是推动乳腺癌治疗领域发展的关键方向。

作用机制:直击病灶的双重打击

FWD1802作为第三代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在治疗ER+/HER2-乳腺癌方面展现出独特而强大的作用机制。其核心作用靶点为雌激素受体(ER),通过一系列复杂而精妙的过程,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存活产生致命打击。
从结构上看,FWD1802采用了创新性的四元杂环核心结构。这种结构相较于传统的五元/六元杂环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其刚性结构特征增强了与ER结合的稳定性,使得FWD1802能够更紧密、更持久地与受体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分子量的优化设计大幅提升了膜渗透性,这对于药物进入细胞内部发挥作用至关重要。传统的SERD药物,如氟维司群,由于分子量过大或极性过高,口服吸收受到极大限制,生物利用度极低(氟维司群口服生物利用度<1%)。而FWD1802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高达52%,这一显著提升为其口服给药途径的有效性提供了坚实基础,使得药物能够更高效地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到达肿瘤组织发挥作用。
在具体作用过程中,FWD1802兼具ER降解和拮抗的双重功能。首先,它能够诱导ER发生构象变化。当FWD1802与ER结合后,会使ER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激活了细胞内的泛素 - 蛋白酶体系统。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细胞内负责蛋白质降解的重要机制,被激活后,它会识别并标记发生构象变化的ER,随后将其降解为小分子多肽,从而显著降低肿瘤细胞内ER的水平。肿瘤细胞内ER数量的减少,直接削弱了雌激素信号通路的传导,从根本上抑制了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其次,FWD1802对于因ESR1突变(如Y537S、D538G等常见突变类型)导致的耐药问题具有强效抑制作用。在耐药肿瘤细胞中,这些突变使得ER的活性发生改变,传统的内分泌治疗药物难以与之有效结合并发挥作用。然而,FWD1802的四元杂环结构能够紧密结合突变后的ER,阻断其组成性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异常生长。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FWD1802对ESR1突变体的活性比第二代SERD药物Elacestrant强10倍以上,这充分彰显了其在克服耐药方面的巨大潜力。
此外,FWD1802还具有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协同增效潜力。研究表明,它与CDK4/6抑制剂联用时,能够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CDK4/6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的活性,阻止细胞从G1期进入S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FWD1802与CDK4/6抑制剂联用,从不同角度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进行干预,二者相互配合,产生了优于单药治疗以及现有联合治疗方案(如氟维司群与其他药物联用)的抑瘤效果,为乳腺癌的联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有力选择。

咨询客服




临床试验数据:希望之光初现

FWD1802的临床试验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数据逐步揭示了其在治疗ER+/HER2-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方面的巨大潜力。
临床前研究奠定基础
在临床前的动物模型研究中,FWD1802展现出了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在ER+乳腺癌异种移植模型(PDX模型)中,研究人员对不同剂量的FWD1802进行了测试。当使用剂量为1mg/kg(QD)和3mg/kg(QD)时,观察到了显著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肿瘤体积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部分肿瘤甚至出现了缩小的迹象,这表明FWD1802在体内能够有效地抑制ER+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在具有ESR1 Y537S突变乳腺癌PDX模型中,FWD1802同样表现出色。采用 10mg/kg(QD)的FWD1802进行治疗,能够观察到肿瘤消退现象,且疗效显著高于传统的第一代SERD药物氟维司群。这一结果有力地证明了FWD1802对于携带ESR1突变的耐药乳腺癌具有强大的治疗效果,为解决临床中棘手的耐药问题提供了新的希望。
不仅如此,当FWD1802与哌柏西利联用时,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均显示出了协同增效作用。联合用药组的肿瘤抑制率显著高于FWD1802单药组和哌柏西利单药组,肿瘤生长受到更强烈的抑制,部分动物的肿瘤甚至完全消失。这一结果为FWD1802与哌柏西利在临床上的联合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I期临床试验初步验证
目前,FWD1802的I期临床试验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试验是一项开放标签、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的研究,旨在评估FWD1802单药治疗和与哌柏西利联合治疗在ER+/HER2-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受试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和初步的抗肿瘤活性。
在安全性方面,I期临床数据显示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在最高剂量组(450mg)的试验中,未出现剂量限制毒性(DLT)。药物相关不良事件(AE)大多以1级为主,无3级以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这表明FWD1802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患者能够较好地接受该药物治疗。即使在高剂量下,药物对患者身体的毒副作用也在可接受范围内,为后续更高剂量探索和长期治疗提供了安全保障。
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FWD1802的血药暴露量随剂量呈线性增加。这一特性使得临床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较为准确地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同等剂量下,FWD1802的血药暴露量为阿斯利康同类竞品AZD9833的6-8倍,这意味着在相同用药条件下,FWD1802能够在患者体内达到更高的有效药物浓度,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初步的抗肿瘤活性评估也显示出了积极的信号。在单药治疗组中,疾病控制率(DCR)达到了50%,并观察到了部分患者出现肿瘤部分缓解(PR)的情况。这一数据显著优于一些国产同类竞品,表明FWD1802单药治疗即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效果,能够使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在与哌柏西利联合治疗的试验组中,联合用药的协同增效作用进一步显现,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肿瘤缓解情况相较于单药治疗组有了进一步提升,且疗效优于传统的氟维司群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为晚期ER+/HER2-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联合治疗选择。

咨询客服




FWD1802的显著优势:多维度突破传统

克服耐药难题
耐药问题一直是晚期ER+/HER2-乳腺癌治疗的瓶颈,而FWD1802在这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优势。如前文所述,约40%的患者在接受内分泌治疗后会因ESR1突变等原因出现耐药。FWD1802凭借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和作用机制,能够有效克服这一难题。其对ER的亲和力高于氟维司群,能够紧密结合野生型及突变型ER,尤其是对ESR1/Y537S、ESR1/D538G等常见耐药突变具有强效抑制作用。临床前研究和I期临床试验结果均表明,即使是对传统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患者,使用FWD1802仍能观察到肿瘤生长受到抑制,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肿瘤缓解,这为耐药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极大地拓宽了晚期ER+/HER2-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
口服给药便利性
传统的第一代SERD药物氟维司群,由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且药代动力学特征不佳,患者只能通过每月一次痛苦的肌肉注射来用药。这种给药方式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而FWD1802具有良好的体内生物利用度,患者可以采用口服给药的方式。口服给药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用药体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无需频繁前往医院进行肌肉注射,可在日常生活中更便捷地按时服药,这对于需要长期接受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来说尤为重要,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从而更有利于治疗效果的实现。
更强的体内外药效
从临床前研究到I期临床试验,大量数据证明了FWD1802相较于传统内分泌治疗药物以及部分在研同类药物,具有更强的体内外药效。在体外细胞实验中,FWD1802能够更有效地抑制ER+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在体内动物模型中,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与哌柏西利联合治疗,FWD1802都展现出了显著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且疗效优于氟维司群、芳香环酶抑制剂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传统内分泌药物。在 I期临床试验中,FWD1802单药治疗的疾病控制率和部分缓解率也明显高于一些国产同类竞品,充分彰显了其强大的药效,为晚期ER+/HER2-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有力的治疗武器。
潜在的联用优势
FWD1802不仅单药治疗效果显著,其与其他药物的联用潜力也为乳腺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其与CDK4/6抑制剂的联用。CDK4/6抑制剂已成为晚期ER+/HER2-乳腺癌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与内分泌治疗药物联用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FWD1802与CDK4/6抑制剂联用时,展现出了协同增效作用,联合治疗组的肿瘤抑制效果优于 FWD1802单药组和CDK4/6抑制剂单药组,也优于传统的氟维司群与CDK4/6抑制剂的联合治疗方案。这种联用优势为晚期ER+/HER2-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有望通过联合用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改变现有的治疗格局。

咨询客服



FWD1802作为第三代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在治疗ER+/HER2-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从深入剖析乳腺癌的严峻现状及治疗困境,到详细阐述FWD1802独特的作用机制,再到全面解读其令人鼓舞的临床试验数据和显著优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FWD1802为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之光。
其双重作用机制,即高效的ER降解和强效的突变型ER拮抗功能,使其能够直击肿瘤细胞生长的关键信号通路,有效克服传统内分泌治疗面临的耐药难题。临床前研究和I期临床试验数据有力地证实了其在体内外的强大抗肿瘤活性,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与哌柏西利等药物联合治疗,都展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显著的疗效。口服给药的便利性更是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体验和依从性,这对于长期治疗的患者至关重要。
展望未来,随着FWD1802临床试验的继续推进,我们期待能够获得更多关于其疗效和安全性的数据。进一步的II期、III期临床试验将更全面地评估其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治疗效果,优化治疗方案,探索最佳的用药剂量和联合治疗模式。如果FWD1802能够顺利通过后续临床试验并获批上市,无疑将为晚期ER+/HER2-乳腺癌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有望改变现有的临床治疗格局,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FWD1802的成功研发也为乳腺癌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激励更多科研人员投身于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推动整个领域不断向前发展,为全球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

患者获得权益

药物费用:临床试验中使用的药物本身费用由试验主办方承担,患者无需支付。
检查费用:为了评估患者病情、监测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试验过程中进行的各项检查,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CT、MRI 等)、心电图检查等费用,一般也由试验主办方负责。
医疗费用:因参加临床试验而进行的与试验相关的诊疗服务,如医生问诊、住院观察(如果需要)等费用,通常包含在试验经费中,患者无需另行支付。
然而,患者可能仍需承担一些非试验直接相关的费用,例如:
交通费用:患者前往临床试验机构进行随访、检查等产生的交通费用,一般需要自行承担。
食宿费用:如果患者需要在外地的临床试验机构进行住院观察或频繁就诊,可能需要自行承担食宿费用。
常规疾病治疗费用:在临床试验期间,患者如果出现与试验药物无关的其他疾病或健康问题,治疗这些疾病的费用通常不在临床试验经费范围内,需由患者自己负责。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费用承担情况可能因临床试验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患者在参加临床试验前,应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并与临床试验工作人员充分沟通,明确各项费用的承担情况。

咨询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