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肺癌的众多分型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是最为常见的类型。而ROS1融合作为NSCLC罕见驱动基因突变之一,在中国NSCLC患者中发生率为1.5%-2.61% 。这一突变常见于年轻、腺癌患者,中位年龄56岁,女性居多,且绝大部分无吸烟史,通常不与其他驱动基因同时发生。尽管发生率相对较低,但由于我国NSCLC患者基数庞大,ROS1阳性NSCLC的治疗意义重大,不容小觑。
临床上,ROS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抑制剂)是ROS1阳性初治和复发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然而,患者仍面临诸多未满足的治疗需求。在我国,多数已有的ROS1 TKI抑制剂为链状结构,系统疗效相似,初治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均在20个月内,亟需进一步提升。
脑转移是ROS1阳性患者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约40%的患者在初诊时已发生脑移,而在IV期基线不伴脑转患者中,约50%会在24个月内发生脑转移。即便接受现有的一线治疗,仍有63%的ROS1患者会发生脑转移。一旦发生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将显著缩短。
此外,治疗耐药复发也是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传统的ROS1 TKI抑制剂容易引发ROS1耐药突变,而患者复发后缺乏有效的后续治疗方案,治疗困境亟待突破。



新一代靶向药Taletrectinib



Taletrectinib作为新一代靶向药,为ROS1阳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它是一种高效、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活性的新一代选择性ROS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与传统的链状ROS1 TKI抑制剂作用机制不同,Taletrectinib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优势。其分子结构中的某些基团使其能够更有效地与ROS1激酶结构域结合,且与一些常见耐药突变(如ROS1 G2032R突变)无空间位阻冲突,从而能有效克服上一代ROS1-TKI产生的常见耐药突变。
体外激酶活性测定显示,Taletrectinib抑制ROS1的IC50值比克唑替尼和恩曲替尼的低10倍;抑制ROS1 G2032R的IC50值比克唑替尼和恩曲替尼的低400倍。在细胞学和移植瘤小鼠模型研究中,Taletrectinib以较低的IC50值显示出对G2032R、L1951R、L2026M和S1986F耐药突变的较强抑制作用,且能持续抑制ROS1蛋白磷酸化。这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Taletrectinib在抑制ROS1活性以及克服耐药突变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Taletrectinib(他雷替尼)是一种新一代靶向药,主要通过抑制ROS1或NTRK激酶活性发挥抗肿瘤作用,还可通过抑制SRC/AKT/mTOR轴诱导结直肠癌焦亡。具体如下:
抑制ROS1激酶活性:约1%-2%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ROS1基因重排,会导致ROS1酪氨酸激酶持续激活,促使肿瘤细胞疯狂增殖、转移。Taletrectinib能够高选择性地与ROS1激酶的ATP结合位点紧密结合,特异性地抑制ROS1激酶的活性,从而阻断下游如PI3K/AKT、RAS/MAPK等一系列与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存活和转移密切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最终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扩散。
抑制NTRK激酶活性:NTRK基因融合可在多种肿瘤中发生,Taletrectinib可抑制由NTRK基因融合产生的异常蛋白的活性,阻断相关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可用于治疗携带NTRK基因融合的实体瘤。
诱导结直肠癌焦亡: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团队发现,Taletrectinib可通过抑制SRC/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caspase-3/GSDME依赖性焦亡,从而诱导结直肠癌细胞死亡。该作用不依赖于ROS1/NTRK靶点,为拓展该药物适应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临床研究数据与疗效评估



TRUST-I研究是一项在中国进行的多中心、单臂、开放性II期研究,旨在评估Taletrectinib在ROS1阳性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共纳入了173例患者。在TKI初治组的患者中,21%曾接受过化疗,17%有脑转移;在TKI经治组患者中,34%曾接受过化疗,42%有脑转移。
研究结果令人瞩目:
TKI初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3.5个月,客观缓解率(ORR)高达91%(95% CI:83-95),颅内客观缓解率(IC-ORR)为88%(7/8;95% CI:47-100)。这意味着在未接受过TKI治疗且伴有脑转移的患者中,Taletrectinib展现出了强大的全身和颅内抗肿瘤活性,能使绝大多数患者的肿瘤得到明显缓解。
TKI经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9.7个月,ORR为52%(95% CI:40-65),IC-ORR为75%(12/16;95% CI:48-93),在8/12例(67%,95% CI:35-90)G2032R突变患者中也获得了疾病缓解。这表明对于那些已经接受过其他TKI治疗产生耐药的患者,Taletrectinib依然能够发挥作用,尤其是对携带G2032R耐药突变的患者,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
在所有患者(n=173)中,最常见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s)是AST升高(76%)、腹泻(70%)和ALT升高(68%)。神经系统TEAEs的发生率较低(头晕:23%;味觉障碍:10%)且大多为1级。因TEAEs导致的停药(5%)和剂量减少(19%)发生率较低。这说明Taletrectinib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安全性良好,患者的耐受性较高,有利于长期治疗。
另一项进一步评估Taletrectinib在美国、欧洲和亚洲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II期研究TRUST-II也正在进行中,目前已公布的部分结果同样显示出Taletrectinib在不同地区患者中良好的治疗前景。
案例见证: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与长期生存可能
在临床实践中,已经有许多患者受益于Taletrectinib治疗。患者李先生,52岁,被确诊为ROS1阳性NSCLC,且伴有脑转移。在接受Taletrectinib治疗前,他头痛剧烈,身体虚弱,生活质量极低,日常活动受到极大限制。开始服用Taletrectinib后,李先生的头痛症状逐渐减轻,体力也慢慢恢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复查结果显示,肺部原发肿瘤明显缩小,脑部转移灶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如今,李先生已经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定期进行复查和治疗,他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生存期也有望显著延长。
还有患者王女士,在接受其他ROS1 TKI治疗后出现了耐药,病情进展。在更换为Taletrectinib治疗后,肿瘤再次得到控制,病情稳定。王女士表示,原本以为耐药后就没有希望了,Taletrectinib让她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现在她可以继续陪伴家人,享受生活。
这些真实案例充分展示了Taletrectinib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实现长期带瘤生存方面的巨大潜力。通过有效控制肿瘤,患者能够摆脱疾病的严重困扰,回归正常生活,这正是精准医疗时代为癌症患者带来的福祉。

生活如诗




Taletrectinib对比克唑替尼治疗
ROS1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





Taletrectinib(他雷替尼)与克唑替尼相比,在治疗ROS1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时,客观缓解率更高,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更低,且两者安全性谱相似。具体对比如下:
客观缓解率(ORR):他雷替尼组ORR为90.1%(95% CI:78.5%,96.7%),显著高于克唑替尼组的71.7%(95% CI:57.7%,83.2%),表明他雷替尼的抗肿瘤活性更强。
无进展生存期(PFS):他雷替尼组疾病进展风险较克唑替尼组降低52%,风险比HR=0.48(95% CI:0.27,0.88),意味着他雷替尼能更有效地延缓疾病进展,为患者带来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时间。
总生存期(OS):他雷替尼组死亡风险比克唑替尼组降低66%,HR=0.34(95% CI:0.15,0.77),显示出他雷替尼在延长患者总生存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率:他雷替尼组为45%(95% CI:31.2%,59.8%),克唑替尼组为 36%(95% CI:23.1%,50.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药物的安全性谱相似。


Taletrectinib被批准用于治疗哪些癌症?
Taletrectinib(他雷替尼)目前主要被批准用于治疗ROS1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2024年12月,他雷替尼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经ROS1-TKI治疗后进展的ROS1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25年1月2日,NMPA又批准了其用于未经ROS1-TKI治疗的ROS1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
此外,2025年6月11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批准了Taletrectinib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
ROS1阳性肺癌治疗前景广阔

随着Taletrectinib等新一代靶向药的出现,ROS1阳性患者实现“长期带瘤生存”的治疗目标不再遥不可及。这些药物不仅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缓解率和生存期,更重要的是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癌症治疗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
未来,一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治疗方案,探索Taletrectinib与其他治疗手段(如化疗、免疫治疗等)的联合应用,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延缓耐药的发生。另一方面,持续开展相关研究,深入了解 ROS1 融合及耐药的机制,开发更多更有效的靶向药物和治疗策略。同时,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能够更加精准地筛选出适合靶向治疗的患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