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化疗痛苦!普特利单抗一线治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疾病控制更持久,缓解率更高,独特分子设计助力持久抗肿瘤!
发布日期:2025-09-30 11:40:45
来源
: 蝼蚁之聊临研
作者
:萤火虫也会发光
浏览量
:3
萤火虫也会发光
蝼蚁之聊临研
发布日期:2025-09-30 11:40:45
3
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中,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治疗选择有限且疗效不佳。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结直肠癌是一种特殊的分子亚型,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15%左右。这类患者肿瘤细胞内由于DNA错配修复功能缺失,导致大量微卫星重复序列的改变,进而产生众多新抗原,使得肿瘤微环境呈现出高度免疫原性的特点。
传统上,mCRC的一线治疗主要依赖于化疗方案,如FOLFOX(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FOLFIRI(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等,联合或不联合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然而,对于MSI-H/dMMR的mCRC患者,化疗的疗效并不理想,且伴随着明显的毒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癌症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通路是肿瘤免疫逃逸的关键机制之一。肿瘤细胞通过上调PD-L1的表达,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而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PD-1抑制剂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免疫逃逸机制,重新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目前,已有部分PD-1抑制剂在MSI-H/dMMR晚期实体瘤包括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改变了这类患者的治疗格局。普特利单抗作为一款我国自主研发的针对人PD-1的人源化IgG4单抗,在前期研究中已展现出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其在MSI-H/dMMR mCRC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亟待进一步验证。
普特利单抗的活性成分是针对PD-1靶点的新型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其作用机制主要基于对PD-1/PD-L1通路的阻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T细胞表面表达的PD-1受体与抗原呈递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和PD-L2结合后,会启动一系列信号转导,抑制T细胞的增殖、细胞因子的生成以及细胞毒性功能,从而维持机体的免疫稳态,避免过度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的损伤。然而,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常常利用这一通路,通过高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实现免疫逃逸。
普特利单抗能够以高亲和力与PD-1特异性结合,其结合位点精准地阻断了PD-1与PD-L1和PD-L2的相互作用。这种阻断作用就像给T细胞上了一把“解锁钥匙”,使得原本被抑制的T细胞得以重新活化。活化后的T淋巴细胞恢复了增殖能力,能够大量扩增,增强免疫细胞的数量优势。同时,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也显著提升,特别是γ干扰素(IFN-γ)的分泌增加。IFN-γ具有多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它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吞噬能力;诱导肿瘤细胞表面MHC-I类分子的表达上调,提高肿瘤细胞被T细胞识别的可能性;还能促进趋化因子的产生,招募更多的免疫细胞到肿瘤微环境中,进一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此外,普特利单抗在Fc区创新性地引入三重突变,提高了与新生儿Fc受体(FcRn)的结合亲和力。这一独特设计大幅延长了普特利单抗的半衰期,使其在体内能够长时间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持续发挥阻断PD-1通路的作用,从而更有效地恢复免疫细胞杀死癌细胞的能力,为患者带来更持久的治疗效果。
MSI-H/dMMR晚期实体瘤II期临床研究
这是一项全国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II期注册临床试验(HX008-II-02),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黄镜教授牵头,全国共27个中心参与。
入组标准:自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研究共筛选了1392例实体瘤患者,并最终纳入了100例经组织学确诊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且经过中心实验室检测明确为dMMR/MSI-H。其中绝大多数为远处转移性实体瘤患者,有98例;纳入的主要瘤种包括结直肠癌71例、胃癌10例、子宫内膜癌7例。所有患者既往均接受过全身治疗,中位年龄53岁,ECOG评分1分患者79例,IV期患者占98.0%,既往经历2线及以上患者占比44%。
治疗方案:受试者接受单药单次普特利单抗200mg静脉滴注,每3周(21天)给药一次。
安全性: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TRAE)大多为1-2级,其中≥3级的TRAE发生率约为18%,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患者总体耐受性良好。
ITT人群的中位随访20.7个月后,确认的ORR为74.2%(95% CI:55.4-88.1),中位PFS为9.0个月(95% CI:7.3-9.3),中位DoR为7.3个月(95% CI:5.0-9.8),患者中位OS为23.1个月(95% CI:13.4-NE),12个月、24个月、36个月患者OS率分别为77.4%(95% CI:64.0-93.6)、42.7%(95% CI:28.0-65.3)和24.4%(95% CI:11.3-52.7)。
疗效优势
持久的疾病控制:从临床试验数据来看,普特利单抗在无进展生存期方面的显著优势,使得患者能够在更长时间内保持疾病稳定,延缓疾病进展,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生存时间。与传统化疗相比,化疗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使部分患者肿瘤缩小,但容易出现耐药,疾病进展较快,而普特利单抗通过激活机体自身免疫系统,能够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持续杀伤,维持疾病的长期稳定。
更高的缓解率:普特利单抗治疗组高客观缓解率,为更多患者带来了肿瘤缓解的希望。较高的缓解率意味着患者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甚至消失,这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如减轻肿瘤压迫引起的疼痛、缓解肠梗阻等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比之下,化疗组的ORR相对较低,部分患者无法从化疗中获得明显的肿瘤缓解。
潜在的生存获益:尽管目前OS数据尚未完全成熟,但试验组已经呈现出优于对照组的趋势,这预示着普特利单抗有可能为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更长期的生存获益。长期的生存获益对于患者及其家庭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能够让患者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享受生活。
安全性优势
低毒副作用:普特利单抗治疗组较低的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使其在安全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化疗常见的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导致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引起的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而普特利单抗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较低且可控,大大减轻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
良好的耐受性:患者对普特利单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这使得大部分患者能够按照既定的治疗方案完成治疗,保证了治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相比之下,化疗由于毒副作用较大,部分患者可能因无法耐受而中断治疗,影响治疗效果。普特利单抗良好的耐受性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体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治疗目标。
独特的分子设计优势
延长半衰期:普特利单抗在Fc区引入的三重突变,使其半衰期显著延长。单次给药后半衰期均值为21.8天,稳态时半衰期均值为38.2天。较长的半衰期意味着药物在体内能够长时间维持有效的浓度,减少了给药频率,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便利性和依从性。患者无需频繁前往医院进行治疗,降低了就医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因频繁输液等操作带来的感染等风险。
增强抗肿瘤活性:通过提高与FcRn的结合亲和力,不仅延长了半衰期,还进一步增强了普特利单抗的抗肿瘤活性。这种独特的分子设计使得普特利单抗在体内能够更有效地阻断PD-1通路,持续激活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进行更持久、更有效的杀伤,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随机、开放、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充分证实了普特利单抗在一线治疗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显著优势。在疗效方面,普特利单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提高了客观缓解率,展现出潜在的总生存获益,为患者带来了更持久的疾病控制和更高的生存希望。在安全性上,与传统化疗相比,普特利单抗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患者耐受性良好,大大改善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其独特的分子设计,延长了半衰期,增强了抗肿瘤活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具优势的选择。
然而,免疫治疗领域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虽然普特利单抗在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取得了良好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对治疗无应答或出现耐药,未来需要深入研究其耐药机制,寻找克服耐药的方法。此外,如何优化免疫治疗方案,如探索与其他治疗手段(如化疗、靶向治疗、放疗等)的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疗效,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需要更精准地筛选出能够从普特利单抗治疗中获益的患者,进一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普特利单抗将在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及其他相关肿瘤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福音,推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不断向前发展。
结直肠癌临床试验招募
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免费临床试验
普特利单抗临床试验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