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启明//
GKL-006
注射液
GKL-006注射液是北京基因启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是全球首个针对肝癌的iNKT细胞治疗产品。在治疗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方面,已完成第一剂量组剂量限制性毒性(DLT)观察阶段,且未发生一例与GKL-006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安全性表现优异。目前,基因启明已完成第二剂量组的入组。
GKL-006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治疗药物用于治疗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用机制:免疫治疗药物通常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来发挥作用。GKL-006注射液可能是通过特定的靶点,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其能够更有效地攻击肝癌细胞,或者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让免疫系统能够更好地发挥抗肿瘤作用。
优势针对性强:专门针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能够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的影响相对较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副作用的发生。
免疫激活持久:一旦免疫系统被激活,它可以产生长期的免疫记忆,使机体能够持续地对肿瘤细胞进行监视和攻击,有可能延缓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联合治疗潜力大: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如化疗、靶向治疗等联合使用,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例如,与靶向药物联合,可能会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同时减轻单一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临床招募 联系客服
GKL-006注射液是一种iNKT细胞治疗产品,其作用原理主要与iNKT细胞的特性和功能相关,具体如下:
激活免疫系统:iNKT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免疫细胞,兼具T细胞和NK细胞的特性。GKL-006注射液中的iNKT细胞被激活后,能够迅速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等。这些细胞因子可以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如NK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等,从而增强整个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iNKT细胞可以通过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直接与肿瘤细胞结合,并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细胞毒性物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此外,iNKT细胞还可以通过Fas-FasL途径等机制,介导肿瘤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提供营养和转移途径。GKL-006注射液激活的iNKT细胞可以分泌一些抑制血管生成的因子,如血管内皮抑素等,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减少肿瘤的营养供应,限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调节免疫微环境: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着多种免疫抑制因素,阻碍了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iNKT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组成和功能,抑制免疫抑制细胞的活性,如调节性T细胞(Tregs)、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等,同时吸引和激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GKL-006注射液在治疗肝癌方面展现出了较好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I期临床试验结果:在针对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的I期注册临床试验中,完成了第一剂量组剂量限制性毒性(DLT)观察阶段,未发生一例与GKL-006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初步证明了该药物在人体中的安全性良好。
细胞治疗特性:作为一种iNKT细胞治疗产品,其作用机制相对靶向性较强,是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对正常细胞的损伤相对较小,理论上能减少全身性的副作用。
免疫相关副作用可控:虽然免疫治疗可能会引发一些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但通常这些副作用在临床上是可监测和可控制的。医生可以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免疫性炎症等问题,如免疫性肝炎、免疫性肺炎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顺利进行。
GKL-006注射液是一种iNKT细胞治疗产品,目前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治疗效果与其他肝癌治疗方法相比有其独特之处,但由于缺乏大规模头对头的临床试验对比,以下仅为基于其作用机制和现有研究的分析:
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
适用范围不同:手术治疗是肝癌的主要根治手段之一,对于早期肝癌,如肿瘤较小、未发生转移且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手术切除可达到根治目的,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然而,对于中晚期肝癌或身体不耐受手术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无法进行手术。GKL-006注射液则适用于不适合手术治疗,但符合TACE治疗适应症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为这部分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创伤性差异:手术治疗属于有创治疗,会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出血、感染、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而GKL-006注射液是通过静脉输注等方式进行治疗,属于微创治疗,对患者身体的创伤相对较小,患者恢复较快,治疗后生活质量可能更高。
与化疗相比
作用机制不同:化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但其缺乏特异性,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导致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剂量和疗程。GKL-006注射液则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利用iNKT细胞的特异性来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的损伤相对较小,副作用相对较轻,患者更容易耐受。
疗效持久性不同:化疗在短期内可能会使肿瘤体积缩小,但由于肿瘤细胞容易产生耐药性,往往在停药后肿瘤容易复发,远期疗效有限。GKL-006注射液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记忆功能,有可能产生长期的抗肿瘤效应,降低肿瘤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但目前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观察。
与靶向治疗相比
靶点特异性不同:靶向治疗药物如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是针对肿瘤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特定靶点进行作用,能够精准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GKL-006注射液是通过激活iNKT细胞,使其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糖脂类抗原等多种抗原物质来发挥作用,其作用靶点相对更广泛,可能对一些靶向治疗耐药的肿瘤细胞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副作用特点不同:靶向治疗虽然特异性较强,但也会出现如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皮肤反应等副作用。GKL-006注射液的副作用主要与免疫激活有关,如可能出现发热、寒战、乏力等类似流感样症状,以及免疫相关的炎症反应,但这些副作用通常可以通过对症治疗和免疫调节药物进行控制。
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比
免疫激活途径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是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蛋白,如程序性死亡受体 1(PD - 1)及其配体(PD - L1)等,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使自身免疫系统能够发挥抗肿瘤作用。GKL-006注射液则是直接激活iNKT细胞,进而激活整个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两者的免疫激活途径不同,联合使用可能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目前也有相关的联合治疗临床试验正在开展。
疗效和安全性差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部分肝癌患者中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可能对其不敏感,且可能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免疫性心肌炎、免疫性肠炎等。GKL-006注射液的疗效同样存在个体差异,但其安全性在初步临床试验中表现良好,且副作用相对较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总体而言,GKL-006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细胞治疗药物,在肝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
试验名称:GKL-006注射液用于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开放、多次给药的安全性、耐受性和PK/PD的Ib期临床试验。
试验药物:GKL-006注射液,规格为100ml/袋,核心成分为自体iNKT细胞,是基因启明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过继性免疫细胞产品。
适应症: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一线)。
入选标准:经病理组织学、细胞学或影像学(如动态CT或MRI)确诊为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分期处于II-IIIa期,IIa期若本可手术切除或消融治疗,但因高龄、严重肝硬化等原因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局部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也符合条件。适合TACE治疗,单个肿瘤最大直径不超7cm,靶病灶和非靶病灶总数量不超10个,肿瘤总体积不超肝脏的 50%。既往TACE治疗次数不超2次,且筛选前6个月内未接受过TACE治疗。肿瘤局限于肝脏,无大血管侵犯(门脉癌栓 Vp3 和 Vp4)及肝外扩散。入组前7天内ECOG 评分0-2分。根据mRECIST评估标准确认至少具有一处可测量的HCC靶病灶。
开展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需要了解临床项目的,随时咨询客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