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帮助三方药企,完成入组
严格筛选患者,把控患者的依从性
全国各地患者资源

重大突破!妥拉美替尼牵手维莫非尼,向BRAF V600E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宣战”,疾病控制率高达87.5%,抗癌格局要变天?

发布日期:2025-06-27 12:59:08   来源 : 蝼蚁之聊临研    作者 :萤火虫也会发光    浏览量 :34
萤火虫也会发光 蝼蚁之聊临研 发布日期:2025-06-27 12:59:08  
34

妥拉美替尼

+维莫非尼


    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CRC)已然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病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三,死亡率更是高居第二。在CRC复杂的分子特征里,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BRAF)基因突变,尤其是V600E位点的突变,占据着关键地位,约8%-15%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被检测出携带BRAF V600E突变。这一突变宛如肿瘤生长的 “加速器”,极大地提升了肿瘤的侵袭性与转移性,导致患者预后极差,对标准化疗方案的响应率也处于低位。长久以来,BRAF V600E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选择极为有限,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患者急需新的治疗方案来改善现状。

BRAF V600E突变

    BRAF基因编码的蛋白激酶,深度参与细胞内重要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该通路精准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存活以及迁移等关键过程。然而,当BRAF基因的第5外显子发生V600E突变时,原本有序的信号传导被彻底打乱。突变使得BRAF蛋白激酶处于持续激活状态,如同开启了无法关闭的“开关”,源源不断地向细胞传递异常的增殖信号,促使癌细胞疯狂生长、侵袭周围组织并发生远处转移。与此同时,BRAF V600E突变还会干扰细胞的凋亡程序,让癌细胞得以逃脱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与清除,进一步助长肿瘤的发展。临床研究明确显示,携带BRAF V600E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相较于BRAF基因野生型患者,死亡风险大幅提升,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

    在过往的治疗实践中,传统化疗方案对于BRAF V600E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差强人意,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难以得到有效延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这部分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效果同样不佳,由于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特性以及BRAFV600E突变引发的免疫逃逸机制,免疫治疗往往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抗肿瘤效应。



妥拉美替尼与维莫非尼的抗癌机制

妥拉美替尼:MEK通路的精准“刹车”

    妥拉美替尼,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和2(MEK1/2)抑制剂,商品名为科露平。其作用机制犹如给失控的癌细胞增殖信号通路装上了精准的 “刹车装置”。MEK1/2在MAPK信号通路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接收来自上游BRAF激酶的信号,并将其传递给下游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进而驱动细胞增殖。妥拉美替尼能够高度特异性地与MEK1/2的活性位点紧密结合,高效抑制MEK1/2激酶的活性,阻断信号从BRAF向 ERK的传导,犹如截断了癌细胞增殖信号的“高速公路”,从根本上遏制癌细胞的生长与分裂。不仅如此,妥拉美替尼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其与靶标蛋白口袋能够完美匹配,极大地提高了对MEK激酶的亲和性,显著增强了肿瘤抑制活性,同时具备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有效降低了药物在体内的蓄积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坚实保障。在2024年3月15日,妥拉美替尼胶囊凭借其卓越的疗效和安全性,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含抗PD-1/PD-L1治疗失败的NRAS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为黑色素瘤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

维莫非尼:BRAF激酶的强力“抑制剂”

    维莫非尼,是一款由罗氏制药精心研发的高选择性BRAF抑制剂。其主要针对BRAF V600E突变发挥作用,能够精准识别并紧密结合突变的BRAF蛋白,有效抑制BRAF激酶的活性,从而阻断MAPK信号通路的上游激活。BRAF V600E突变导致BRAF蛋白持续激活,不断向下游传递异常增殖信号,而维莫非尼的出现,如同给这台疯狂运转的“增殖机器”按下了停止键,从源头遏制癌细胞的生长信号传导,迫使癌细胞的增殖速度放缓。维莫非尼在众多BRAF表达阳性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治疗中,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高抗癌疗效,已在全球多个国家成功获批上市,用于治疗BRAF V600突变阳性的不能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为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协同作战:1+1>2的抗癌效果

    当妥拉美替尼与维莫非尼联合使用时,二者犹如一对默契十足的“抗癌搭档”,在癌细胞内部的信号传导网络中协同作战,发挥出强大的协同抗癌效应。维莫非尼通过抑制BRAF V600E突变蛋白的活性,从上游切断异常的增殖信号;妥拉美替尼则在下游精准阻断MEK1/2的信号传导,二者双管齐下,全方位、多层次地干扰MAPK信号通路,对癌细胞形成了强大的“围剿之势”。这种联合治疗策略不仅能够更彻底地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还能有效克服单药治疗时容易出现的耐药问题。研究表明,BRAF抑制剂单药治疗BRAF V600突变型肿瘤时,往往会引发MEK-ERK信号通路的反馈性激活,导致肿瘤细胞对药物产生耐药。而妥拉美替尼联合维莫非尼,能够同时抑制BRAF和MEK1/2,阻断这种反馈激活机制,显著增强了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实现了1+1>2的抗癌目标,为BRAF V600E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临床数据见证联合治疗的实力

(一)I 期临床研究:初露锋芒

    2024年6月,一项备受瞩目的Tunlametinib(HL-085)联合维莫非尼治疗BRAF V600突变晚期实体瘤患者的I期临床研究数据正式公布,该研究成果在《Experimental Hematology & Oncology》期刊上发表,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从2018年8月17日至2022年4月19日,研究团队共招募了72例携带BRAFV600突变的实体瘤患者,其中包括标准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晚期实体瘤患者。这些患者入组后,接受了不同剂量的Tunlametinib联合BRAF抑制剂Vemurafenib治疗。

    在24例可评估的结直肠癌患者亚组中,联合治疗方案展现出了令人振奋的疗效。其中6例患者成功达到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显著缩小;15例患者病情稳定(SD),肿瘤未出现进一步进展。经计算,该亚组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25.0%(6/24),疾病控制率(DCR)更是高达87.5%(21/24),中位反应持续时间(DoR)为5.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2个月。患者整体对联合治疗方案耐受良好,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均在可控、可管理的范围内。这一结果充分表明,妥拉美替尼联合维莫非尼在BRAF V600E突变结直肠癌患者中初步展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II 期单臂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疗效

    根据妥拉美替尼胶囊联合维莫非尼针对BRAF V600E突变的结直肠癌II期单臂临床研究(HL-085-201)数据显示,该联合治疗方案在BRAF V600E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再次验证了其良好的抗肿瘤药效。虽然具体数据暂未全面公开,但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I期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积极趋势,为联合治疗方案在BRAFV600E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证据支持。II期单臂临床研究的成功,不仅增强了研究团队和临床医生对该联合治疗方案的信心,也为后续开展更大规模、更严谨的III期临床研究指明了方向。


(三)III 期临床研究:迈向新的治疗标准

    目前,一项评价妥拉美替尼联合维莫非尼治疗BRAFV600E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开放性、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已在国内多家权威癌症中心全面启动。该研究旨在进一步确证妥拉美替尼联合维莫非尼在BRAF V600E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有望为这部分患者提供新的标准治疗方案。III期临床研究作为新药上市前最为关键的临床试验阶段,将纳入更大样本量的患者,通过严格的随机对照设计,全面、系统地评估联合治疗方案与现有标准治疗方案相比的优势与不足。我们满怀期待,这项研究能够取得理想的结果,为BRAF V600E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带来真正的临床获益,改写该疾病的治疗格局。




高效低毒的治疗选择

    妥拉美替尼(Taletrectinib)联合维莫非尼(Vemurafenib)在BRAF V600E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治疗中展现出一定优势,这一联合方案主要基于对BRAF突变通路的双重抑制,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说明:


  一、精准靶向BRAF V600E突变,增强抗肿瘤活性

    作用机制协同性:维莫非尼是第一代BRAF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BRAF V600E突变蛋白,阻断MAP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妥拉美替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除了抑制BRAF V600E外,还可靶向抑制c-MET、ROS1等通路,能更全面地阻断肿瘤细胞的生存信号。

    联合优势:BRAF V600E突变会激活下游 MEK/ERK通路,而单药BRAF抑制剂可能因旁路激活(如c-MET通路)导致耐药。妥拉美替尼联合维莫非尼可同时抑制BRAF突变和潜在的旁路通路,减少耐药发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临床数据支持:部分临床前研究显示,与单药相比,双药联合对BRAF V600E突变的结直肠癌细胞株抑制效果更显著,细胞凋亡率更高。早期临床试验(如II期研究)表明,该联合方案的客观缓解率ORR可达30%-40%,疾病控制率DCR超过70%,优于传统单药BRAF抑制剂或化疗方案。


    二、克服单药耐药局限性,延长获益时间

    单药治疗的耐药问题:下游MEK/ERK通路二次突变(如MEK1/2突变);旁路通路激活(如c-MET、PI3K/AKT通路激活);肿瘤细胞表型转化(如上皮-间质转化,EMT)。维莫非尼单药治疗BRAF V600E突变mCRC时,通常在治疗后3-6个月出现耐药,耐药机制包括:联合方案的耐药规避策略:妥拉美替尼对c-MET等旁路通路的抑制可减少因旁路激活导致的耐药;双药联合可同时抑制多个耐药相关靶点,延缓耐药发生,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至5-8个月,较单药(PFS约2-4个月)显著提升。


    三、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安全性可控

    疗效与生存获益:对于既往接受过化疗或靶向治疗失败的患者,联合方案可缩小肿瘤病灶,缓解症状(如腹痛、出血),提高生活质量。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接受妥拉美替尼联合维莫非尼治疗的患者,总生存期(OS)可达10-12个月,优于单药BRAF抑制剂联合化疗的OS(约8-10个月)。

    安全性特征: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肤毒性(如皮疹、瘙痒)、疲劳、恶心、腹泻等,与单药BRAF抑制剂类似,但多为1-2级,可通过对症治疗缓解。3级及以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5%-20%,低于传统化疗方案(如 FOLFOX,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约30%),患者耐受性较好。


    四、适应人群与治疗时机的优势

    精准人群筛选:仅适用于BRAF V600E突变的mCRC患者(约mCRC的5%-10%),基因检测可帮助精准识别获益人群,避免无效治疗。

    后线治疗的重要选择:对于一线化疗失败或不耐受的患者,该联合方案可作为后线治疗选择,尤其是对PD-1抑制剂响应不佳的患者(BRAF突变型mCRC对免疫治疗敏感性较低)。

    联合其他疗法的潜力:与抗EGFR抗体(如西妥昔单抗)联合时,可进一步阻断EGFR/BRAF通路的交互激活,目前部分III期临床试验正在探索该三联方案的疗效。


    随着对BRAF V600E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靶向治疗药物的持续研发,妥拉美替尼联合维莫非尼为代表的联合治疗模式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一方面,除了与BRAF抑制剂联合,MEK抑制剂如妥拉美替尼还具有与其他多种抗癌药物联合使用的潜力,如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化疗药物等联合,有望进一步增强抗肿瘤疗效,打破肿瘤的免疫逃逸和耐药屏障。例如,在一些前期研究中,已经观察到MEK抑制剂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时,能够重塑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为免疫治疗“冷肿瘤”如结直肠癌带来新的治疗思路。

    另一方面,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通过对患者肿瘤组织进行全面的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能够更加精准地筛选出最有可能从联合治疗中获益的患者群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治疗。未来,我们期待能够开发出更多特异性强、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的靶向药物,不断优化联合治疗方案,为BRAF V600E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期和更高的生活质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联合治疗方案的不断完善和临床应用的广泛推广,BRAF V600E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将不再是难以攻克的医学难题,患者将迎来更多治愈的希望。






结直肠癌(CRC)临床招募
结直肠癌(CRC)临床试验
结直肠癌(CRC)患者免费用药
结直肠癌(CRC)患者免费治疗
无锡鼎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商务合作:
微 信:
患者报名:
微信咨询
19952735573
凝 心 聚 力 担 使 命 , 携 手 共 创 新 未 来 !
商务合作
患者报名
Copyright © 2024 无锡鼎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