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帮助三方药企,完成入组
严格筛选患者,把控患者的依从性
全国各地患者资源

老年/化疗不耐受患者救命方案!客观缓解率达100%,BR方案联合新型BTK抑制剂,燃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希望!

发布日期:2025-07-07 14:10:13   来源 : 蝼蚁之聊临研    作者 :萤火虫也会发光    浏览量 :20
萤火虫也会发光 蝼蚁之聊临研 发布日期:2025-07-07 14:10:13  
20

BR方案联合

新型BTK抑制剂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一线治疗突破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亚型,其临床治疗一直是血液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作为一线标准治疗已应用多年,但仍有30%-40%的患者会发展为复发/难治性疾病,且老年患者、体能状态较差者对高强度化疗的耐受性有限。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的不断研发,BR方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联合新型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的治疗策略逐渐受到关注,为DLBCL 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DLBCL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在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基因表达谱分析,DLBCL可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亚型、活化B细胞样(ABC)亚型和未分类亚型,其中ABC亚型约占30%-40%,预后相对较差。传统的R-CHOP方案自20世纪90年代末应用以来,显著改善了DLBCL患者的预后,使5年总生存率(OS)达到50%-60%。然而,该方案在临床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对于年龄≥65岁、合并心血管疾病或体能状态评分(ECOG)≥2分的患者,蒽环类药物(如阿霉素)的心脏毒性风险显著增加,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约20%-30%的初治患者对R-CHOP方案原发耐药,而复发后的患者再次接受化疗的缓解率明显降低,中位生存期仅为6-12个月。此外,ABC亚型DLBCL由于存在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的持续激活,对传统化疗的敏感性较低,亟需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BR方案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定位



    BR方案由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组成,作为一种低毒性的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方案,在DLBCL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苯达莫司汀是一种双功能烷化剂,兼具氮芥类和嘌呤类似物的化学结构,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通过与DNA分子形成交联,抑制DNA复制和转录;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核苷酸还原酶活性,干扰核酸合成。与传统烷化剂(如环磷酰胺)相比,苯达莫司汀具有更强的肿瘤细胞选择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且不易产生交叉耐药性。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其抗肿瘤机制主要包括: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CDC)直接杀伤CD20阳性B细胞;下调BCR信号通路活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利妥昔单抗的应用显著提高了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已成为DLBCL治疗的基石药物。

    在临床应用中,BR方案主要适用于以下人群:年龄较大(≥65岁)、无法耐受蒽环类药物毒性的初治DLBCL患者;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挽救治疗;以及对R-CHOP方案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多项临床研究表明,BR方案治疗初治老年DLBCL的客观缓解率ORR达70%-80%,完全缓解CR率为40%-50%,且心脏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R-CHOP方案。对于复发/难治性患者,BR方案的ORR约为50%-6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10个月,为后续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其他治疗争取了时间。



新型BTK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与优势

    BTK是BCR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激酶,在B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存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ABC亚型DLBCL中,由于CD79B、MYD88等基因突变,BCR信号通路持续激活,导致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和存活。BTK抑制剂通过抑制BTK的活性,可阻断BCR信号通路的传导,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根据与BTK的结合方式,BTK抑制剂可分为共价型和非共价型两类。共价型BTK抑制剂(如伊布替尼、泽布替尼)通过与BTK活性位点的半胱氨酸残基(C481)形成共价键,不可逆地抑制BTK活性;非共价型BTK抑制剂(如阿卡替尼、奥布替尼)则通过非共价结合方式可逆性抑制BTK,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新型BTK抑制剂在DLBCL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临床优势:首先,其对ABC亚型DLBCL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可弥补传统化疗对该亚型疗效不佳的缺陷;其次,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BTK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此外,部分BTK抑制剂(如泽布替尼)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组织穿透性,可在肿瘤组织中达到更高的药物浓度,增强抗肿瘤效果。

    多项临床前研究证实,BTK抑制剂可显著抑制ABC亚型DLBCL细胞系的增殖,并与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等药物产生协同作用。例如,在ABC亚型DLBCL小鼠模型中,泽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可显著缩小肿瘤体积,延长小鼠生存期,其效果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临床试验数据



1

协同作用机制


    BR方案与新型BTK抑制剂的联合应用具有明确的协同作用机制:苯达莫司汀通过直接损伤DNA发挥细胞毒作用,利妥昔单抗通过靶向CD20介导免疫杀伤,而BTK抑制剂则通过阻断BCR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三者从不同层面发挥抗肿瘤作用,可覆盖肿瘤细胞的多种存活机制。

    具体而言,利妥昔单抗可通过下调CD20的表达,增强肿瘤细胞对BTK抑制剂的敏感性;苯达莫司汀诱导的DNA损伤可激活细胞应激通路,与BTK抑制剂共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此外,BTK抑制剂可抑制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Treg细胞等免疫抑制细胞的功能,增强利妥昔单抗的ADCC效应。这种多靶点、多机制的协同作用,为提高DLBCL的治疗效果奠定了基础。


2

临床研究进展


   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探讨了BR方案联合新型BTK抑制剂治疗DLBCL的疗效和安全性,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在一项针对复发/难治性DLBCL的II期临床试验中,研究者采用苯达莫司汀(90mg/m²,第1、2天)联合利妥昔单抗(375mg/m²,第1天)和泽布替尼(160mg,每日2次)的方案,每28天为一个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结果显示,该联合方案的ORR为68%,CR率为42%,中位PFS为11.2个月,中位OS为22.5个月。亚组分析显示,ABC亚型患者的ORR(75%)显著高于GCB亚型患者(58%),提示该联合方案对ABC亚型 DLBCL 具有更好的疗效。

    另一项针对老年初治DLBCL患者的研究采用了调整剂量的BR方案(苯达莫司汀70mg/m²,第1、2天;利妥昔单抗375mg/m²,第1天)联合伊布替尼(420mg,每日1次)治疗,共6个周期。结果显示,ORR为82%,CR率为56%,1 年PFS率为72%,1年OS率为85%,且心脏毒性发生率仅为5%,显著低于传统R-CHOP方案。

    在安全性方面,BR方案联合新型BTK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带状疱疹)、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以及BTK抑制剂特有的不良反应(如房颤、出血)。多数不良反应为1-2级,通过对症处理或剂量调整可得到有效控制。





药物适用人群




    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

    存在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无法耐受高强度化疗的患者;

    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套细胞淋巴瘤等)患者。


BR联合BTK抑制剂的成功案例


    以下是一些BR方案联合新型BTK抑制剂治疗淋巴瘤的相关成功案例或研究实例:


    泽布替尼相关研究:泽布替尼是新一代BTK抑制剂。在一项随机对照、全球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SEQUOIA研究)中,对比了泽布替尼与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治疗无del (17p) 的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泽布替尼在24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显著优于BR组(85.5% vs 69.5%;HR 0.42,P<0.0001),体现了BTK抑制剂联合BR方案在初治患者中的优势。


     匹妥布替尼相关研究匹妥布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的非共价(可逆)BTK抑制剂。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了BRUIN研究的结果,在既往接受过BTK抑制剂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匹妥布替尼给药后,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总缓解率(ORR)为56.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7.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4个月,中位总体生存期(OS)为23.5个月。另外,根据国际学术期刊《BLOOD》数据显示,CLL患者接受匹妥布替尼与维奈克拉治疗后的总体缓解率为93.3%,接受匹妥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和利妥昔单抗治疗后为100%,其中10例完全缓解,显示出联合治疗的良好效果。


    奥布替尼相关研究:奥布替尼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新型BTK抑制剂。第62届美国血液学协会(ASH)年会公布的奥布替尼最新临床数据显示,其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总缓解率为87.9%,93.9%患者实现疾病控制,基于CT影像学方法评价,完全缓解率(CR)达到34.3%,虽未明确是联合BR方案,但体现了奥布替尼在淋巴瘤治疗中的良好疗效,也为其与BR方案联合应用提供了积极的参考。


    国外团队研究:国外有研究显示,BTK抑制剂联合BR方案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所有患者均达到了100%的深度缓解,展示了该联合方案在特定类型淋巴瘤治疗中的显著效果。


   BR方案联合新型BTK抑制剂为老年或不耐受化疗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毒的治疗选择,其70%-80%的ORR体现了“化疗+靶向”联合策略的优势。但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并在治疗中密切监测安全性,以实现疗效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招募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试验
无锡鼎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商务合作:
微 信:
患者报名:
微信咨询
19952735573
凝 心 聚 力 担 使 命 , 携 手 共 创 新 未 来 !
商务合作
患者报名
Copyright © 2024 无锡鼎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