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M2510




晚期实体瘤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调控、多通路异常的复杂过程,其中肿瘤血管生成与免疫逃逸被视为两大核心驱动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调控因子,可促进异常血管网络形成,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支持并加速转移进程;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则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构建"免疫抑制屏障",帮助肿瘤细胞逃避机体清除。
传统治疗中,VEGF抑制剂与 PD-(L) 1抑制剂的联合用药虽展现协同效应,但存在诸多局限:两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差异可能导致作用时序错位,增加的用药剂量显著提升高血压、免疫相关肺炎等不良反应风险,且复杂的用药方案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与用药依从性问题。临床数据显示,约30%-50%的患者对联合疗法响应不佳,亟需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在此背景下,宜明昂科基于其专有的mAb-Trap技术平台,打造出兼具双重靶点优势的IMM2510,实现了从"联合用药"到"单药双靶"的跨越。



在肿瘤治疗的攻坚之路上,单一靶点药物常面临疗效瓶颈与耐药困境,而多通路协同干预已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方向。宜明昂科生物医药自主研发的IMM2510,作为靶向PD-L1和VEGF的双特异性分子,凭借创新结构设计与双重作用机制,正在重塑实体瘤治疗格局,为全球患者带来全新希望。

作用机制


IMM2510采用创新的单克隆抗体 — 受体重组蛋白融合结构,通过精准设计的分子构象,同时实现对肿瘤微环境的三重调控,其作用机制展现出高度的协同性与特异性:
阻断血管生成通路:IMM2510可特异性结合肿瘤微环境中高表达的VEGF,抑制VEGF与VEGFR的相互作用及下游信号传导,从源头阻止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这种干预不仅切断了肿瘤的营养供给,还能改善肿瘤区域的血管结构紊乱,为免疫细胞浸润创造有利条件。
解除免疫抑制枷锁:分子的另一端可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高效结合,竞争性阻断PD-L1/PD-1信号通路,解除肿瘤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恢复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与杀伤能力。
激活固有免疫效应:IMM2510的Fc段能够有效结合自然杀伤(NK)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Fcγ受体,通过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和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ADCP),直接激活固有免疫系统,形成对肿瘤细胞的"双重免疫打击"。
临床前研究证实,这种三维作用机制使IMM2510的抗肿瘤活性显著优于单独使用VEGF抑制剂或PD-L1抑制剂,且协同效应强于两种单药的机械联用。
报名联系客服






临床试验数据


截至2025年9月,IMM2510的临床开发已在中美两地取得阶段性突破,尤其在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中展现出优异的疗效与安全性:
(一)中国II期临床:联合化疗彰显强效潜力
在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开放标签、多中心II期研究中,截至2025年7月1日,33例患者接受10mg/kg剂量给药,其中21例完成至少一次肿瘤评估,数据显示:整体可评估人群客观缓解率(ORR)达62%,其中鳞状NSCLC患者ORR高达80%(8/10),非鳞状NSCLC患者ORR为46%(5/11);
安全性方面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导致剂量降低或死亡,仅1例患者因 TRAE 停药;
与VEGF抑制相关的高血压、蛋白尿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且多为轻度,血液学毒性等常见不良反应临床可控。
(二)I期临床:单药治疗与耐药人群突破
单药治疗的I期剂量递增研究已于2023年9月完成入组,33例晚期/转移性实体瘤患者的interim数据显示:
未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已成功确定II期推荐剂量(RP2D);
截至2024年6月30日,观察到3例确认的部分缓解(PR),7例疾病稳定(SD),其中4例SD患者肿瘤缩小超过15%;
在既往PD-(L) 1抑制剂治疗失败的鳞状NSCLC患者中观察到积极疗效信号,为耐药人群提供了新选择。
(三)全球布局:美国临床即将启动
2025年7月,IMM2510针对复发/难治性实体瘤的Ib/II期临床试验申请获美国FDA批准,合作伙伴Instil Bio计划于2025年底前在美国启动相关研究,标志着其全球化开发进入关键阶段。




显著优势


相较于传统联合疗法及同类双特异性抗体,IMM2510凭借技术创新与临床数据,展现出三大核心优势:
1. 结构创新带来的协同增效
基于宜明昂科专有的mAb-Trap平台构建的分子结构,使IMM2510能够同时精准结合PD-L1和VEGF两个靶点,避免了联合用药时的药代动力学不匹配问题。临床前研究已证实,其协同抗肿瘤活性优于对应的单药或联合用药方案,这种"1+1>2"的效应在II期临床中得到进一步验证。
2. 安全性与耐受性的显著提升
II期临床数据显示,IMM2510在保持高疗效的同时,大幅降低了传统联合疗法中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风险。与VEGF抑制相关的高血压、咳血及免疫相关肺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现有联合方案,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长期治疗奠定了安全基础。
3. 适应症潜力与商业价值凸显
IMM2510已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腺癌、滑膜肉瘤、三阴乳腺癌、肾透明细胞癌等多种实体瘤中展现治疗潜力,尤其在 PD-(L) 1耐药人群中取得的突破,进一步扩大了适用范围。2024年8月,宜明昂科与Instil Bio达成超20亿美元的合作,后者获得大中华区以外的开发及商业化权利,截至2025年8月,累计收款已达3500万美元,彰显了全球市场对其价值的认可。



IMM2510的临床进展不仅印证了PD-L1/VEGF双靶策略的科学性,更展现了中国自主创新药企在生物制药领域的突破能力。从mAb-Trap平台的技术革新,到临床数据中80%的鳞状NSCLC缓解率,再到全球化的开发布局,IMM2510正在打破实体瘤治疗的疗效与安全瓶颈。
随着III期临床试验的推进及美国临床的启动,这款双特异性分子有望早日获批上市,为全球肿瘤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在精准医疗的浪潮中,IMM2510的研发历程为多靶点药物开发提供了宝贵范式,也预示着双特异性抗体将成为下一代肿瘤治疗的核心力量,持续推动人类对抗癌症的事业向前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