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帮助三方药企,完成入组
严格筛选患者,把控患者的依从性
全国各地患者资源

强生引进的C-CAR039四年随访数据惊人!欧洲血液学协会公布数据,治疗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100%客观缓解率震撼业界!

发布日期:2025-07-01 10:48:36   来源 : 蝼蚁之聊临研    作者 :萤火虫也会发光    浏览量 :117
萤火虫也会发光 蝼蚁之聊临研 发布日期:2025-07-01 10:48:36  
117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抗CD19/CD20嵌合抗原受体自体T细胞注射液(C-CAR039)C-CAR039




弥漫大B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淋巴瘤亚型。尽管传统治疗手段如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在许多患者中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复发或难治性(R/R)患者的预后仍然不佳,亟需新的治疗策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的出现,为R/R DLBCL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抗CD19 CAR-T细胞疗法已在R/R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疗效,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约20%的DLBCL患者和约10%的惰性淋巴瘤患者对CD19 CAR-T治疗无应答,且部分应答者可能因CD19阴性肿瘤克隆的出现而复发。为克服这些问题,双靶点CAR-T疗法应运而生,其中抗CD19/CD20嵌合抗原受体自体T细胞注射液(C-CAR039)备受关注。


C-CAR039的作用机制


    抗CD19/CD20嵌合抗原受体自体T细胞注射液(C-CAR039)是一种双靶点CAR-T 细胞疗法,其作用机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展开:

    一、CAR-T细胞的设计与构建

    双抗原靶点的选择

    CD19:广泛表达于B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恶性B细胞表面,是经典的CAR-T治疗靶点。

    CD20:主要表达于成熟B细胞及多数B细胞淋巴瘤细胞表面,与CD19形成互补,可覆盖更多肿瘤细胞。

    优势:双靶点设计可降低肿瘤细胞因单一抗原丢失而逃逸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CAR分子的结构

    抗原结合域:包含针对CD19和CD20的单链抗体(scFv),通过柔性linker连接,可同时识别两种抗原。

    跨膜域:将CAR锚定在T细胞表面。

    信号传导域:通常包含CD3ζ和共刺激分子(如4-1BB、CD28等),确保T细胞激活信号的传递。


    二、C-CAR039的作用流程

    1. 自体T细胞的采集与改造

    从患者体内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出T细胞。

    通过病毒载体(如慢病毒或逆转录病毒)将编码双靶点CAR的基因导入T细胞,使其表达CAR分子。

    2. CAR-T细胞的体外扩增与回输

    改造后的T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至足够数量,形成C-CAR039细胞制剂。

    通过静脉输注回患者体内。

    3. 体内识别与杀伤肿瘤细胞

    靶向识别:CAR-T细胞表面的CD19/CD20 scFv与肿瘤细胞表面的对应抗原结合,形成“CAR-T细胞-肿瘤细胞”复合物。

    T细胞激活:CAR的信号传导域(如CD3ζ、4-1BB)启动胞内信号通路,激活T细胞,使其增殖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

     肿瘤杀伤:释放细胞毒性分子(如穿孔素、颗粒酶),直接裂解肿瘤细胞。

    分泌细胞因子(如IL-2、IFN-γ),招募其他免疫细胞协同杀伤肿瘤,并增强免疫应答。

    通过 Fas-FasL 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4. 记忆细胞形成与长期免疫监视

    部分CAR-T细胞转化为记忆T细胞,在体内长期存活,持续监视并清除残留或复发的肿瘤细胞,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C-CAR039通过双靶点CAR的设计,结合自体T细胞的改造与回输,实现了对B细胞肿瘤的精准识别与高效杀伤,同时通过双抗原协同作用降低了肿瘤逃逸风险,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更优的策略。其作用机制的核心在于“靶向识别-信号激活-肿瘤杀伤-长期免疫”的多阶段协同,代表了CAR-T疗法从单靶点向多靶点升级的发展趋势。


临床试验数据


    抗CD19/CD20嵌合抗原受体自体T细胞注射液(C-CAR039)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数据如下:


    Ib期剂量确认研究:强生公司的JNJ-90014496(即C-CAR039)针对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患者的Ib期剂量确认研究(NCT05421663)显示,在推荐II期剂量(RP2D)下中位随访时间为4个月时,在22名接受RP2D治疗且进行了疗效评估的患者中,既往接受过一线治疗的患者(n=10)客观缓解率ORR为100%,完全缓解率CRR为80%;既往接受过2线或2线以上治疗的患者(n=12)ORR为92%,CRR为75%。此外,未观察到3级或4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病例,总体84%的患者出现3级/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s),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2%)。


    大中华区48例患者四年随访研究:2025年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上公布了大中华区48例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 B-NHL)患者使用C-CAR039的四年临床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的ORR和CR率分别为91.5%和85.1%。在43例大B细胞淋巴瘤(LBCL)患者中,ORR和CR率分别为90.7%和86.0%。中位随访时间为45.5个月,所有患者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未达到。所有患者和LBCL患者的48个月PFS率分别为52.5%和53.4%,48个月OS率分别为 65.4%和66.7%。CRS的发生率为93.8%,其中≥3级CRS发生率为2.1%。


    中国多项1期临床试验:西比曼在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发布了C-CAR039用于治疗R/R B-NHL的中国多项1期临床试验数据。截至2023年9月25日,在48名患者中,47名患者可纳入有效性评估,ORR和CR率分别为91.5%和85.1%,在43名LBCL患者中,ORR为90.7%,CR率为86.0%。中位随访时间30.0个月,中位DOR未达到,KM估计的24个月PFS率为62.6%(所有患者)和64.1%(LBCL),中位OS未达到,KM估计的24个月OS率为76.5%(所有患者)和79.0%(LBCL)。安全性方面,45例(93.8%)患者发生了CRS,仅1名(2.1%)患者为3级CRS。


    2021年ASCO年会公布数据: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20日,已有34名患者接受了C-CAR039输注,其中28名患者进行了安全性评估,27名患者进行了有效性评估。92.9%(26/28)的患者发生了CRS,仅1例(3.6%)患者发生了3级CRS,2例(7.1%)患者出现了1级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ORR为92.6%,其中 CR 率为85.2%,中位至缓解时间为1.0个月。中位随访7个月,74.1%的患者仍维持CR,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83.2%。



C-CAR039的显著优势


    C-CAR039治疗R/R LBCL的疗效在某些方面可能优于部分其他CAR-T疗法。


    目前临床上,传统CD19 CAR-T细胞疗法用于R/R LBCL三线及以上治疗的完全缓解率(CRR)可达58%。而C-CAR039在治疗R/R LBCL上展现出了更高的CRR,据 2025 年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上公布的大中华区48例患者四年随访结果,其 CRR 达85.1%,在43例大B细胞淋巴瘤(LBCL)患者中,CRR更是高达86.0%。


    从总体缓解率(ORR)来看,C-CAR039也有优势。上述EHA年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其ORR 为91.5%,LBCL患者为90.7%。相比之下,一些其他CAR-T疗法的ORR未达到这一水平,如靶向CD19的CAR-T疗法治疗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虽在中位第15天完全缓解率达95.1%,但1年总生存率为73.6%,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6.2%,整体ORR数据未提及且长期疗效数据不如C-CAR039亮眼。


    此外,C-CAR039采用双靶点策略,同时靶向CD20和CD19抗原,可实现更深层的组织渗透和更彻底的B细胞清除,降低抗原逃逸风险,这是其相较于单靶点CAR-T疗法的一大优势。在安全性方面,C-CAR039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总体发生率为93.8%,但≥3级严重CRS事件仅占2.1%,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为6.3%,未发生≥3级的ICANS,安全性表现较好。与其他一些CAR-T疗法相比,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一定安全性优势。


    增强肿瘤细胞识别与杀伤:CD19和CD20均为B细胞表面重要抗原,C-CAR039可同时作用于这两个靶点,能有效识别并清除CD19单阳性、CD20单阳性或双阳性的肿瘤细胞,相比单靶点CAR-T疗法,扩大了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范围,增强了杀伤能力。

    降低抗原逃逸风险:抗原逃逸是B细胞恶性肿瘤常见的耐药机制,也是单靶点CAR-T疗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C-CAR039通过双靶点设计,即使肿瘤细胞因某种原因丢失其中一个抗原,仍可被另一个靶点识别,从而降低了抗原逃逸导致的耐药可能性,延长患者的缓解持续时间。

    实现更深层组织穿透:双靶点结合可能有助于CAR-T细胞更好地穿透组织,到达肿瘤细胞所在部位,更彻底地清除B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提升安全性:C-CAR039优化后的CAR结构可减少非特异性激活,从机制上降低了因非特异性激活带来的不良反应风险。从临床数据来看,其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总体发生率虽为93.8%,但≥3级严重CRS事件仅占2.1%,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为6.3%,且未观察到≥3级病例,安全性较好。





癌症患者免费临床试验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招募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试验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费用药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费治疗
无锡鼎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商务合作:
微 信:
患者报名:
微信咨询
19952735573
凝 心 聚 力 担 使 命 , 携 手 共 创 新 未 来 !
商务合作
患者报名
Copyright © 2024 无锡鼎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